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
1、目的论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开篇就说阿德勒的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例如,你的朋友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闭门不出,他很希望到外面去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他因为是在父母的虐待下成长或在学校、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心理创伤,所以无法走出去。阿德勒的观点与之相反,你的朋友是先有“不出去”这个目的,才会制造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这听起来好像很奇怪。
很多人都觉得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观点相对立,认为阿德勒否认心理创伤。阿德勒不是否认心理创伤,而是希望人们不要因为纠结于过去而形成受害者心态放弃努力,不要陷入习得性无助。再举个例子,你觉得你不敢表白是因为你从小就是个害羞的人,而阿德勒的观点是你不去表白是因为你压根不想表白,和你害不害羞没有关系,你害羞的目的是让自己害怕失败找到借口,——也就是说你即使不害羞也不会去告白。
按照阿德勒的理论,你要先改变你的目的,你要真想告白,你害不害羞你都会去告白。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起勇气,改变现状的勇气,相信改变目的就可以改变人生。
2、课题分离
这是处理人际关系非常核心的一个理论。首先阿德勒认为,人的所有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你觉得自己穷是因为你见过有很多比你有钱的人,你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是因为有长得更好看的,所以烦恼的根源来自于跟人比较。那么如何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呢?
这时候需要“课题分离”,把一个问题分为“自己的问题”和“他人的问题”,你只需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用管他人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自己做决定并承担相对应的后果。
比如,你想要辞职去做 up 主,你老婆不同意,我们从“课题分离”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要辞职——是你的课题;你老婆不同意——是她的课题。按照“课题分离”,你只需要解决自己的课题,也就是说你只需要去辞职然后去做你的 up 主,你老婆同不同意是她的课题,你不能干涉。反过来说你老婆也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辞职以后她是否还要跟你过。你辞职是你的决定,你老婆改嫁他人不跟你过是她的决定,你们无法互相干涉。你要辞职就要承担这个后果,你如果不想承担这个后果,那么你就不要辞职——这都是你的课题。
人之所以喜欢介入别人的问题,都是为了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自己的控制欲,或者通过他人认可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所以,你介入他人的问题根本不是为他好,而是为了满足自己。
阿德勒希望每个人内心强大起来,不依赖其他人,因为我们不能指望其他人对我们负责,我们也不能处处为其他人着想。你要有一颗变强大的心。
3、共同体感觉
我们到底该如何存在?阿德勒心理学第三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追求别人的认可,而应该追求在一个共同体中作出重要贡献。
接受自己的存在,不要与他人比较,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
对整个人类共同体作出贡献。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就是把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这就叫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才能够得到。像比尔盖茨那么有钱,还乐此不疲的做着公益、研究如何解决疾病和贫穷,这也许就是一种共同体感觉。
幸福就是一种“共同体感觉”,你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你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你为这个共同体作出贡献,不论这个贡献是大是小,你都会感到幸福。如果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可以感到快乐,但你不会觉得幸福。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就是为了人类这个共同体变得更好。
阿德勒的三个核心理论分别是:
1、目的论:这个理论和心理创伤有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心理创伤,阿德勒认为心理创伤只是个借口,人现在的行为,是由现在的目的所决定的,而这个目的有可能是存在于你的潜意识当中。
2、课题分离:这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理论。阿德勒认为,人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比如嫉妒、自卑、逃避等,都来源于比较。
3、共同体感觉:我们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群体当中一个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