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数伏天怎么算(伏天一共多少天怎么计算)

数伏天怎么算(伏天一共多少天怎么计算)

更新时间:2025-05-06 13:50:44

数伏天怎么算

数伏天

计算方法是古代的天干地支法,民俗“夏至三庚数头伏”,“庚”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第七个数字,十天干的产生与太阳出没有关,太阳影响万物生长,“庚”的意思就是万物收敛有实,“庚日”每10天重复出现,由于一年12个月,阳历365或366天,阴历354或355天,均不是10的整数倍,由此每月“庚日”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同。

按照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就是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日子,传统约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起始日子。三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导致有些年份的三伏天是30天,有些是40天。

伏天气候炎热,潮湿闷热,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也是六邪旺盛之时,三伏里“六邪”是风、寒、暑、湿、燥、火,也被古人称为六气,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它们就会乘虚而入,导致人体生病,“六气”就变成“六邪”,所以在伏天除了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多吃清淡食物外。

数伏天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 从夏至节后算起 ,阴历天干地支中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 也叫初伏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 也叫二伏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也叫三伏 所以三伏天共30天或40天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