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族的历史文化: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文化信仰
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
水族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
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
在水族社会中,不论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崇拜对象,或是崇拜形式、信仰仪式,还是原始道德的内容及其形式与传承方式,都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信仰文化与民间知识二者相互杂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特点。
饮食文化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有“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习俗。
待客以酒为重,主人敬酒时带头喊一声“秀”(即干杯的意思),众人也齐声喊“秀”,将酒饮尽。
服饰文化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
水族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是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
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通常肩部、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
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素雅文静。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语言文化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共有声母71个,韵母55个,声调8个。
水语与壮侗语族中的侗语、毛南语、布依语、仫佬语、壮语、傣语和黎语等有亲属关系,尤其与侗语、毛南语、仫佬语更为接近,并有许多同源词。
水语跟同语族的壮语、傣语相比,内部差别较少,各地水族群众一般都可以用水语互相通话。
水语可划分为3个土语区,没有方言差别。
第一个是三洞土语区,以三洞乡板南村水语为代表。
第二个是阳安土语区,以阳安甲乃村为代表。
第三个是潘洞土语区,以阳和乡潘硐村的水语为代表。
水族的祖先原居住在邕江流域的“邕虽山”一带,而邕江流域正是古代“骆越”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发兵50万进军岭南,遭西瓯、骆越部落顽强抵抗。
秦始皇至公元前214年才统一岭南。由于长期战乱,水族先民被迫沿邕江逆流而上,经河池、南丹向北迁移,移居黔桂边境,从此从“骆越”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渐向单一民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