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之父只是一个小县令,又因为刘秀的父亲早亡,所以刘秀便被送到叔父身边,成为了一介平民。后来,刘秀便前往长安,在太学中学习。
刘秀因为前朝宗室的身份,在太学之中备受排挤,令刘秀心灰意冷,回到了家乡,继续耕读。而刘秀也因为学识渊博,而在家乡小有名气。如果不是新朝末年,民不聊生,刘秀也许就会一直这么过下去,在做学问中渡过余生。
刘秀毕竟是西汉政权开创者刘邦的后代,他不会只甘于如此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
新朝末年,王莽颁布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再加上连年的天灾,百姓的生活无以为继,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讨伐王莽。
刘秀的性格颇为低调沉静,他以谨慎的态度,观察了天下的局势,终于决定和兄长一起举兵起义。他们聚集了七八千人,在舂陵正式起义,这支军队因此得名舂陵军。舂陵军的装备很差,刘秀一度骑着牛上战场厮杀。为了改变兵寡,装备差的局面,刘秀兄弟决定与绿林军进行联合,以此来增强彼此间的力量,能在反莽的征途上走得更远。
刘秀在昆阳城中,与王莽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但是由于地形和环境的不熟悉,而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就在军心动摇,士气低落之际,刘秀力挽狂澜,说服主要将领,稳定军心。利用敌军盲目、轻敌的心理打败莽军。
莽军主力覆灭,王莽政权失去了支撑,终于倒塌。王莽本人也在混战中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