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干旱分为:春旱、夏旱、伏旱、冬干。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东南季风推进的早迟与单一干燥气团的长期控制,是四川干旱产生的主要原因。
春、夏降雨自东向西移,若遇季风弱而迟,则盆地西部和中部少雨,形成春、夏干旱天气;7月、8月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盆地东部地区则连晴高温,雨水不足,便出现伏旱,有时伏旱可持续到9月;盆地冬季受北方干寒气流控制,便常有冬干发生。 1961年的夏旱最重,遍及整个盆地,尤以绵阳、内江、乐山这3个专区灾情最重,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下旬。
四川的干旱分为:春旱、夏旱、伏旱、冬干。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东南季风推进的早迟与单一干燥气团的长期控制,是四川干旱产生的主要原因。
春、夏降雨自东向西移,若遇季风弱而迟,则盆地西部和中部少雨,形成春、夏干旱天气;7月、8月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盆地东部地区则连晴高温,雨水不足,便出现伏旱,有时伏旱可持续到9月;盆地冬季受北方干寒气流控制,便常有冬干发生。 1961年的夏旱最重,遍及整个盆地,尤以绵阳、内江、乐山这3个专区灾情最重,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