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三书释今古意义(历史上的三书指什么)

三书释今古意义(历史上的三书指什么)

更新时间:2025-05-09 14:40:16

三书释今古意义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冯先生对他一生重要著述的归纳。所谓“三史”就是指他的《中国哲学史》(二卷本)、《中国哲学简史》(1946年至1947年间,冯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出版而成《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本)。“六书”是他在抗战期间的六部专著,《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和《新知言》,合称“贞元六书”,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

他在20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在当时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多所大学的通用教材。因此,被时人誉为“当代中国哲学第一人”。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典藏版|古吴轩出版社,2021

冯友兰1915年考入北大,听胡适讲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听梁漱溟讲东方哲学。1919年考取了官派留学生资格,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导师杜威在给他的奖学金推荐信上写道:“这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材料。”1923年,冯友兰完成了博士论文《天人损益论》,顺利毕业。回国后,接受了时任校长罗家伦的邀请,来到清华。

《中国哲学史》就是冯友兰先生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该书没有采取“信古”或“疑古”的态度,而是以“释古”的角度来写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两大阶段。冯友兰先生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不仅得到了当时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时至今日仍然备受赞赏。当代哲学家张世英就说:“《中国哲学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史论结合、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哲学史著作……把史论结合得那么紧密,把中国哲学史讲得那么有条理、那么清晰,而且贯穿着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到现在还无人能及。”

形容一个人学问大,常说其“学贯中西”。但是,真正学贯中西的人并不多见。“现在经常说西化和传统文化,但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西方文化有透彻的理解,并把这二者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人,在当代实在很少,冯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资中筠先生如是说。

记得周有光先生曾说,要从世界看中国。我想,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就是一部从世界哲学史看中国哲学史的例子。正因为有这样的视角,有这样的眼界,他写出来的东西才不一样。

比如,他对于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是这么解释的:“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

冯先生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今天,我读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读的还不仅仅是他的观点,更主要的是领略他的视野。

读书的间隙,我突然想起一篇小波的文章《花剌子模信使问题》,“假设有真的学术和艺术存在的话,在人变得滑头时它会离人世远去,等到过了那一阵子,人们又可以把它召唤回来——此种事件叫做‘文艺复兴’。”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