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行为的区别就是行为主体的不同。纳谏是上层采纳下层的建议,而进谏正好是相反,是下层向上层提交建议。这两个词是古代皇上和大臣之间的行为。
“纳谏”是指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主要指君王听取并采纳臣下的意见或建议;而进谏是指臣下向君王提出意见或建议。
纳谏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2.向君主进谏。
【一】进谏
“谏”,意指以正直之言启悟别人。我以为,古时规劝君主称为谏,如今规劝尊长、上级领导或朋友,使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领悟要害、幡然醒悟,避免犯错误,或者已经犯了错误促其改正错误、纠正过失,也可称为谏。谏是一门学问,谏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对方接受并听从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说法,所以进谏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旧唐书·职官志》中说,“凡谏有五: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规谏,四曰致谏,五曰直谏。”在此尝试进行解读,以便从中领悟一二,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