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尚书的由来(尚书的由来简介20字)

尚书的由来(尚书的由来简介20字)

更新时间:2025-05-14 08:14:46

尚书的由来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期典章文献的汇编,保存了商代和西周初年的一些重要史料。现在通行的 《尚书》有58篇,其中今文为29篇。

“尚”的意思同“上”,但解释却有多种。有人认为“尚”即“上代”、 “上古”的意思,又有人认为“尚”指“君王”,还有人认为“尚”指“上天”。以第一种说法较为流行。《伪孔传序》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 “书”的意思很多,可以分别释作“文字”、“历史”、“文献资料”、“书写”、“书籍”等。

尚书,或称掌书,是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尚”是执掌的意思。

秦代是少府的属官,掌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成帝时,设尚书员,群臣奏章都经过尚书,位虽不高而权很大。

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为削弱。魏晋以后,尚书事务愈来愈繁杂。

隋代设置尚书省,分为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以左右仆射分管六部。宋代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元代仅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代初期,尚存此制,后来废去中书省,直接以六部尚书分管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相沿,末期改官制合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