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百色名称的由来和含义(百色的俗称是什么)

百色名称的由来和含义(百色的俗称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5-05-19 07:46:36

百色名称的由来和含义

百色的由来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百色”由壮语“博涩寨”演变而来,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

第二种说法:“百色”是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在此洗衣,得名。

第三种说法:因聚居着壮、瑶、苗、彝、仡佬等多种民族,百色百种,得名。

第四种说法:广西近代知名教育工作者、神学工作者、民族历史学者徐松石在《粤江流域人民史》里记载:“百,口也;色,塞也,地在山脉塞口之内也。”

在清朝的上半叶,大清的版图上是没有百色这个地方的 。在澄碧河与鹅江的交汇处,只有两个相互依偎、藕断丝连的小村庄“博涩”和“田垌”。这是一个枕山依水,承上启下的所在。往下是浩荡东去的右江,通向大海;往上逆鹅江达云南转田西;过澄碧河到泗城府,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一个富饶之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时,这里属象郡,秦末汉初,属南越国,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属玉林郡增食县,延至唐代。五代十国,这里先属楚,后属南汉;元朝时属田州路,田州路后升为田州土府,再降为田州土州,都管辖着这片土地。
  由于“博涩”和“田垌”的地理优势,南来北往的船帮、马帮、烟帮、土匪、流民不断聚会在这里,使两个寨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在桂西规模较大的集镇和商业中心。为加强统治,归化蛮人,清朝雍正 7 年 (1729 年),分田州土州地盘设厅治,将驻武缘县 (今武鸣县) 的思恩府理苗同知迁往博涩寨,建立一级政府,名为“百色厅”,这是百色得名之始。一个好名字就此开了头,“百色”的审美水准也从此得到了彰显。
  在民间,关于为何取名“百色”,有着较多传说。一是说在今大码头水口处有四块大石头,居民长期在那里洗衣服,壮语洗衣是“百色”的谐音;二是从“博涩寨”之名而得;三是古代发洪水,从上游飘来一个本地人从未见过的奇异大果,停留在澄碧河与鹅江的交汇处,水推浪打都不去,好奇的人去取了剖开,里面发出五光十色,璀璨了天空,三天三夜不曾散去,故名“百色”;四是澄碧河与鹅江的交汇处象一个蚂蝗口,也是“百色”谐音的缘故。
  在这些传说中,虽然第三种显得浪漫、神奇,勾人想象,让人神往,但是,坊间居民和历史学者大多公认第二种传说是比较可靠的,毕竟“博涩” 是一个真实的地方。
  至于百色的别称“鹅城”,则是因清朝雍正8年修筑百色城,城池象一只鹅,加上百色城北面有一个探鹅岭,南面有一条鹅江,故百色又名“鹅城”。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