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俗艺术。相传,公元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这种锣鼓的特色就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
威风锣鼓起源于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一次尧帝行至万安村旁的历山,见一农夫用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耕地,木犁的扶手挂着一面铜锣,随时敲击。尧帝觉得奇怪,便询问缘故,农夫答:“打黄牛黑牛不走,打黑牛则黄牛不走,一直鞭打牲灵,于心不忍,故用锣声惊吓,使黄黑二牛都以为是鞭打自己,促使二牛加快步伐。”尧帝听罢,深感耕者心地善良,聪慧贤良,如果做官封王,必定会爱护百姓。后来尧帝就把王位禅让给此人,这人就是历史上的舜。尧帝后来还将二女娥皇、女英许配给舜做妻子。从此,尧帝的二女便以万安村作婆家,每年回娘家时,万安村百姓便敲锣打鼓接送,以示威风,从那时起便有了威风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