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00岁称期颐。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 期颐:百岁之人。 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期颐之年属于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在古代,满一百岁的人被称为“古稀”。
“古稀”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司寇》:“八十为翁,九十为少游,百岁为古稀。”意思是说八十岁称为老翁,九十岁称为少游,一百岁称为古稀。
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较短,能活到一百岁的人比较罕见,被视为福寿绵长。所以,古人用“古稀”这个词来表示对百岁老人的尊敬和羡慕。“古”表示年代久远,“稀”表示难得,合在一起“古稀”的意思就是难得的高寿。
除“古稀”之外,古人还用其他词语来表示百岁老人,如:
• 白发老人:由于一百岁之人须发皆白,所以称为“白发老人”。
• 十期之寿:古代每十年为一期,十期就是百年,所以称为“十期之寿”。
• 壽考:“寿”表示长生,“考”表示老到最后阶段,合称“寿考”,寓意长寿到最后阶段。
• 百岁王:因为活了百岁,显赫过人,所以称为“百岁王”。
• 百岁翁:“翁”原指老人,活到百岁就称为“百岁翁”。
• 百寿老人:“百寿”表示很长的寿命,活到百岁的长者,称为“百寿老人”。
所以,可以说在古代,人活到百岁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大喜事,所以有许多词来表示对百岁老人的敬重和祝寿。其中“古稀”应该是最为常用和典雅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