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负值代表消费者物价指数下降,即物价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经济萎缩、需求下降、生产成本降低等原因导致的。
虽然CPI负值可能会使消费者感到物价下降,但这也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此外,CPI负值也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因此,政府和央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刺激经济和增加通货流通,以避免CPI负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CPI为负值,说明物价同比是下降的,说明进入了通货紧缩。
中国曾经在2009年经历过连续几个月的负的CPI:
2009年2月 -1.6
2009年3月 -1.2
2009年4月 -1.5
2009年5月 -1.4
2009年6月 -1.7
2009年7月 -1.8
2009年8月 -1.2
2009年9月 -0.8
2009年10月 -0.5
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