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通州各村名的来历(通州各村村名的来历)

通州各村名的来历(通州各村村名的来历)

更新时间:2025-05-29 00:34:31

通州各村名的来历

北码头

北码头在上世界80年代之前,“北码头”称作“上马头”(古代“码头”写成“马头”,因与中马头(今土桥村东北处)、下马头(今张家湾处)相呼应而名,是因此处码头处于张家湾运河段的上游。今改成“北码头”,而没有相呼应的“南码头”。然而,在明代中期,此处夹运河设有东、西两座码头,分称为“东上码头”“西上码头”,形成自然村落后,就以码头分称村名。清嘉庆十三年(1808)运河改道为今天的走向后,这里就不能再设码头了,但村名被保留下来,民国间,两个自然村落组成一个行政村,改名“上马头”。

张家湾以其他地上物命名的村庄大、小北关与前、后南关 烧酒巷 皇木厂大、小北关与前、后南关 “关”是“关厢”的意思,而“关厢”又是指城门外附近的地区。北关在城门之北,南关在城门之南。大、小北关村几近东西并列,前、后南关而是南北相望。

北关指元代柳林镇行宫之城的北关。南关同是该城的南关。元朝在柳林镇海子处建行宫,建有宫城,设有南、北两座城门,多朝帝王至此游幸、避暑或办理朝廷要务,为行宫服务的人员或农民逐渐聚居于南北城门之外,遂形成4个自然村落,以大、小或前、后分称之为大、小北关和前、后南关。

皇木厂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大修皇宫、皇陵、皇家园林,需要大量的木材,这些木材源源不断地从云贵川采集而来,通过大运河运到通州。为了方便起见,通州专门设立了一个木材码头,并单独辟出了30多亩地来存放木材。时间长了,这里渐渐形成了一个自然村,名字就叫“木厂”,由于这里往来的都是修建皇家建筑的“皇木”,村名才演变成了“皇木厂”。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