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萌芽于西汉,兴起于唐宋,曾是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商贸通道。如今这一千年古道的大部分路段已经被现代化公路所替代,而散落于山野乡间的不少小路至今还在使用,串联起沿途深厚的人文底蕴、壮丽的自然风光,形成一系列令旅行者向往的重量级旅游路线。
茶马古道的核心地带.是南亚板块与东亚板块挤压所形成的极典型的地球皱褶地区,地形非常复杂,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6 条大江造就了世界上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貌,高峰耸云,山路崎岖,河流湍急,雪崩、泥石流多有发生,是世界上公认的地形最复杂、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千百年来,茶叶等物资的往来运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采用人背畜驮的方法,历尽千辛万苦完成的。
茶马古道的背夫,主要聚集在四川进入藏区前的一段。四川不像云南、西藏那样有许多善于行走山地、高原的骡子和马可以利用,物资全靠人力背扛,汉源、天全、荥经等地的很多农民农闲时就会充当背夫,当地人称“背子”或“背二哥”。背夫们把茶包一条条垒在架子上,用绳子固定好,套在肩上。每个茶包重约 16 斤,体力好的背夫一次能背 20 包,茶包垒起来比人还高出一大截。為了保持平衡,背夫手里都拿着一根丁子形手杖,在茶马古道的四川段,沿途总能见到一个个小石窝,与藏区段那些由骡马踩出来的蹄印相比要小很多,这些小石窝就是背夫常年用手杖戳出来的。
茶马古道上的最后一代背夫,如今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在雅安的上里古镇、阿坝州的松潘古城、普洱的茶马古道公园等地都能看到背夫的雕像,用以纪念古道上的这一经典形象。我最喜欢上里古镇的那一组背夫雕像,它位于古镇老街的正中,一支小小的背夫队伍负重向前,旁边是穿梭往来的游客,那一刻,人们就像是在与历史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