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持续走红一个季度的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拿下“最佳导演”“最佳原创编剧”“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觉醒年代yyds(永远的神)”话题再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网友纷纷用文字、表情包、短视频等形式表达对该剧的喜爱。而在豆瓣上,超过20万人为该剧打分,评分高达9.3分。《觉醒年代》以其过硬的剧集质量、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情节,再加上“押中”高考作文等重大事件的助力,收获了大量年轻人的喜爱,热度居高不下。
【创作】
课本里的人“活”过来了
在《觉醒年代》播出前,许多观众对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认知仅限于历史教材上的寥寥数笔,但该剧让这些革命者的形象更加饱满:蔡元培不仅是北大校长,也是一个谦谦有礼的君子,时刻关心并愿为学生付出一切;陈独秀不仅是中国革命启蒙者,也是一位傲娇的父亲,表面上不苟言笑,心里却欣慰于孩子拥有独立思想;李大钊不仅是为国牺牲的烈士,更是一位生性豪爽、心怀劳苦大众的真义士。
《觉醒年代》还把历史名人与他们的名篇佳作结合起来,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丝戏剧性。比如,鲁迅的首次出场就融入了其小说《药》的场景:一名犯人被砍头后,一群人争着挤到前排,把钱币交给军官,换来一个蘸了人血的馒头,鲁迅背对着行刑场,一言不发。友人见到生灵涂炭、饿殍遍野的场面后心智失常,跑到鲁迅家大喊“杀人了”,鲁迅因此得到灵感,写出《狂人日记》。致力于翻译中国古文经典、向西方传播中华文化的学者辜鸿铭,在剧中发表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他阐述中国人思想和性格中的温良,让不少观众受教。剧集播出后,《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在社交网络迅速走红。
拍给年轻人看的剧集
导演张永新坦言,《觉醒年代》在创作过程中吸取了年轻人的审美视角:“我们会时刻想着‘年轻观众怎么看’,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剧集的服化道、摄影等。”在形象上,演员造型与历史人物照片高度契合;在拍摄上,该剧出现了大量象征性极强的特写镜头。该剧细节到位,被不少观众称赞“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精气神”“节奏快,没有一个废镜头”。此外,该剧的台词引用了大量名人金句,例如李大钊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辜鸿铭的“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等,不少学生观众甚至将其作为写作素材背诵。
在白玉兰奖后台采访环节,获得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