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的个体较小,常见的大鲫鱼也都在2斤以下,选择吃铅量较小的小型鱼漂即可。
细长尾的鱼漂最适合钓鲫鱼了,这种鱼漂受到水流和水浪影响小,鱼咬钩信号准确。
钓鲫鱼的鱼漂大多为枣核型和流线型,漂身的横截面小,在水中的阻力也小。鱼漂的材质以芦苇或孔雀羽为最佳,其次是纳米漂,如果是钓鲫鱼新手,则建议使用纳米漂,较为结实耐用,不容易因为误操作而损坏。钓鲫鱼鱼漂的吃铅量一般在0.8克~1.8克之间,可根据目标鱼的大小来调整,鲫鱼的个体越大,则所用鱼漂的吃铅量则越大。
一般来讲:鲫鱼体形越小,小动作越多、越快捷;体形越大,动作越沉稳、越轻微。极易适合小钩、小饵、细线、小标钓组的发挥,是锤炼钓鱼基本功和增长钓技的最佳鱼种。
因此,鲫漂的根据钓手不同的垂钓要求,漂身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球型、橄榄型、梭型、水滴型、流线型等。
漂身的制作可分为手工研磨和机器加工两种。
手工研磨的漂身受损程度小,材质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浮力比机器加工的鱼漂要大,但规格大小难以统一,不便于大批量的规模生产;而利用机器加工生产的鱼漂,大小、规格比较统一,每套鱼漂的浮力大小有一定的规律,便于钓手正确选配。
但是,由于漂身被夹具挤压较重,可能会破坏其自身内部的纤维组织,使同样材质、同样大小的漂身较之手工加工的浮力要略小一些。漂身不同的形状,在使用时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针对不同的鱼情、水情和垂钓中的战术策略,所需选用的漂身形状也是各有不同的。
在这一点上,取材方便、加工容易的木制类鱼漂就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如巴尔杉木、芦苇及轻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