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以来,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
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汉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筑城。在今宜春市境内有两座新城,一为宜春,一为建成。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建成之名,以其"创建城邑"故名(成、城二字古代通用)。初设时的宜春县管辖今袁河流域城区,包括今袁州区、新余市、萍乡市一部和樟树市一部。
宜春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以来,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
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汉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筑城。在今宜春市境内有两座新城,一为宜春,一为建成。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建成之名,以其"创建城邑"故名(成、城二字古代通用)。初设时的宜春县管辖今袁河流域城区,包括今袁州区、新余市、萍乡市一部和樟树市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