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人类对地球的六种认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过程)

人类对地球的六种认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过程)

更新时间:2025-06-06 11:30:06

人类对地球的六种认识

将地球的历史分为五大阶段,也就是五个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距今40~25亿年).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核生物.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但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地球表面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出现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到距今6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了.

古生代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这一时期还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许多地方都布满了茂密的森林.

中生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裸(luo)子植物时代.中生代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恐龙和最早的鸟类——始祖鸟.

新生代约开始于6700万年前,延续至今.可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纪.这个时期的生物已接近现代,脊椎动物的特征是哺乳动物的兴起和繁盛.兽类大量出现,从中分化出了一支灵长类,从灵长类中又进化出了猿类.第三纪是哺乳动物繁盛时期.第四纪便进入到了人类的时代.

灵长类也开始出现,并从中逐渐发展出了最早的猿类.猿类头盖骨低平,颅腔很小,骨壁很厚,眉嵴特别粗大,颏部后缩.它具有较复杂一些的脑、肠,较广阔的胸和扁平的胸骨.生活在大约1400万年前的古代猿类(类人猿),就是人类的远古祖先.

1. 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一个面:人们发现从地球上看,月亮的景色是不会变化的。而且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仿佛有意不让人看到它的背面一样。这是因为月球不仅绕地球转动,它还可以进行自转,而且它自转一圈的时间与公转一圈的时间刚好一样,因此地球上的人永远只会看到月球的一面。

2. 地球周围的人造卫星巨多:我们知道地球除了月亮卫星还有很多人造的卫星,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到2013年人类一共发射了6600颗人造卫星,其中3600颗还留在太空,有大约1000颗在有效运行。

3. 人类钻过最深的洞:科拉超深钻孔是苏联在1970年,在科拉半岛所进行的一项科研工作形成的,也是迄今为止,人类进行钻探的最深的一个钻井,深处达到惊人的12262米。据说是因为在钻井听到了类似人类的哭嚎声,科学家也不能解释,才停止了钻探。

4. 地球转得非常快:在整个地球之中,不同的地方转动的速度也不同,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速度最快的应该就是在赤道上,其自转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四百六十四米。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这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匀速,加上万有引力的作用,所以我们才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

5. 地球以前是紫色:我们现在看见的地球是蔚蓝的大海,五彩斑斓的大自然,灯火璀璨的城市。但是在远古时期,植物吸收阳光后会变为紫色,所以以前的地球是紫色的。

6. 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地球不同地方的气候都有着差别,那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南极洲沃斯托克科学考察站是目前测得温度最低的地方,为-89.2°С。利比亚的阿齐济耶省是目前测得温度最高的地方,为58°С。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