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山体崩塌等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垮塌后会造成洪水;震后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毒气泄漏以及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对人畜生命造成威胁等。
次生地质灾害,顾名思义,是由于主要地质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等)而引发的衍生灾害。它们是主要地质灾害后续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灾害事件。
次生地质灾害通常是由主要地质灾害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地表破坏等,导致新的灾害发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次生地质灾害:
1. 次生滑坡:主要地震、降雨或其他因素引发的土体液化、地面震动等,导致原本稳定的山坡或斜坡发生滑坡、崩塌。
2. 次生泥石流:主要地震、山崩或降雨引起的土石松散流动,通过河道或沟谷迅速冲刷和淤积,形成泥石流。
3. 次生地震滑移:一次地震引起的断裂活动会导致地震滑移,进而引发次生地震滑移,造成更多的地质破坏和后续震灾。
4. 次生岩溶灾害:主要地质灾害(如地震、地表塌陷等)可能破坏岩溶地质环境,导致岩溶地下水位的变化、岩溶洞穴坍塌、地面塌陷等次生灾害。
次生地质灾害具有随主要灾害的发生而迅速产生的特点,可能对灾区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和危险。因此,对于主要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也应考虑到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