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种说法:
一,纪念神农氏。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袓师神农氏。
二,驱神辟邪。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带柳以辟邪。
三,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清明插柳戴柳就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其一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其二是说插柳避邪;其三是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的。
“清明插柳”风俗由来已久。民间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清明除了插柳还有戴柳的习俗,除了辟邪禳灾、祈福迎祥之用外,还有纪年华之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这是因为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意,特别是妇女戴柳,有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