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答题卡的来历(答题卡是哪个傻子发明的)

答题卡的来历(答题卡是哪个傻子发明的)

更新时间:2025-06-13 04:46:07

答题卡的来历

答题卡源自标准化考试的实施,我国1982年从美国取来标准化考试之“经”,于1985年在广东率先开始标准化考试实验。

第二年,山东、广西、辽宁参加进来,实验科目也由数学、英语,扩展到物理、化学。此后参加实验的省市迅速增多,科目也迅速扩大。

1989年,国家教委发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标志着标准化考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标准化考试派生了标准化答案,接着就用上了判卷机器。

机器判卷被认为比人来判卷更“铁面无私”,更“科学”中国学生人数甚巨,如果都要使用进口的判卷机器,势必花费大量外汇。为节省费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组织大学进行研制,其成果于1992年通过专家鉴定,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的产品开始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这种阅卷设备仍在广泛沿用,而且在选举考核方面得发扬光大。

由于阅卷机对答题卡纸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原来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的答题方式,换成了具有特殊格式的答题纸,更由于这种答题卡纸比普通试卷纸要厚一些,使用者便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答题卡”。综上所说答题卡的诞生时间应该在1985年。

现代的答题卡及扫描仪器的发明者叫做迈克尔 · 索科尔斯基使用这个装置时,学生们填写答题卡用的不是笔,而是需要用打孔器在答题卡上戳洞。所以那时候答题结束人们也懒得检查了,直接交卷吧!因为都打了孔了,木法改啊!

这种一错毁乾坤的答卷方式,听起来都觉得惨无人道!

老师们把卷子收集起来,先得靠人力简单的筛选一遍,把作弊的人排除掉。

人工筛选完成之后,接着就把答题卡放进机器里面。每一个答案选项的位置都对应着,会有对应题目数量的金属棒从答题纸的孔穿下去,这样就可用秤称出一个满分的重量。

要是答题错误,每错一题,就会有一根金属小棒被答题纸拦住,所以就会在秤上少称出一根金属棒的重量。

最终就根据答题纸的称量结果与满分重量求差值,差几根金属棒的重量就是错几题,进而换算出得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