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一共有5个儿子,
分别是戚祚国、戚安国、戚昌国、戚报国、戚兴国,都与报效国家相关。
戚祚国是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安国是锦衣卫指挥;
戚昌国是中乙未武举,后任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世人称之为“骠骑将军”;
戚报国是锦衣卫百户,同为“骠骑将军”;
戚兴国是锦衣卫指挥佥事世人称之为“昭勇将军”。
戚继光出身将门,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长期在山东、浙江一代担负抵御倭寇的重任。从小就目睹倭寇对沿海人民残酷踩躏的他,对倭寇充满刻骨仇恨。他立志要荡平倭寇,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那句“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正是他非凡抱负和坦荡胸襟的真实写照。
戚继光有6个儿子,分别是:
1、戚印,戚继光长子(又说名戚英、戚狄平,文艺作品虚构人物),戚继光在莆田作战时被任命为前锋,因触犯军令被戚继光斩首。
2、戚祚国:戚继光的长子,陈氏所生,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济南府掌印都司。
3、戚安国:戚继光的次子,陈氏所生,后过继给王氏,荫“锦衣卫指挥”,早夭。
4、戚昌国:字文明,戚继光三子,沈氏所生,于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戚昌国育有三子:盘宗、显宗、振宗。
5、戚报国:廪生,戚继光的四子,陈氏所生,荫“锦衣卫百户”,赠骠骑将军。
6、戚兴国:庠生,杨氏所生,荫锦衣卫指挥佥事,赠昭勇将军。戚继光教子:生长在将门之家,戚继光自幼就展现出不俗的军事天赋,他在读书之余常常“融泥作基,剖竹为杆,裁色楮为旌旗,聚瓦砾为阵垒,陈列阶所,研究变合,部伍精明,俨如整旅”。有鉴于此,父亲戚景通一直致力于将戚继光培养为一名忠君爱国的合格将领,不单令其牢记“忠孝廉节”四字箴言,更是以身作则,教育儿子要清正廉洁、质朴简易。 戚继光脚穿丝履经过庭院,因鞋子过于精美,被父亲当场喝住责骂。戚景通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今日着锦鞋,他日就会谋求华服,将来若为将领,也必克扣士兵粮饷以满足个人私欲,此非良将之所为。为进一步彰显去奢从俭的决心,即便得知此鞋为外祖母所赠,戚景通亦毫不犹豫地将其撕裂丢弃,不愿让儿子沾染丝毫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