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子鸟是通过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来分辨公母的。
首先,成年红子鸟的雄鸟比雌鸟颜色更为鲜艳,特别是在头部和背部的红色斑块更加突出,雌鸟则相对暗淡。
其次,雄鸟的头颈部羽毛较长,呈现出明显的冠状状,而雌鸟则没有。
另外,雌鸟在筑巢、孵蛋和喂养幼鸟时通常表现出比较温和的行为,而雄鸟则更加活跃和好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外貌和行为特征来区分红子鸟的公母性别。
1、身体的比例。红子雄鸟与红子雌鸟的明显区别是膀宽,红子雄鸟从上面看膀与尾部成正三角型,从正前看胸部显的饱满。
2、尾巴的形式。雄鸟尾巴直观看上去与身体比显的较长,尾跟处上翘至尾中部始下垂,即弓型尾。
3、头部的特征。雄鸟披肩,即黑色部分长达背端且宽,从眼部开始向后明显放宽且羽毛显的厚实,头型为上宽下窄的梯型,从正前看顶平起棱。
4、眼部表现。雄鸟眼球饱满外突有神,距嘴角和头顶看起来很近。
5、将鸟抓在手里吹开胸部的羽毛,雄鸟胸部有稀稀拉拉的小绒毛,看起就象胡茬子,而雌鸟没有,看上去显得光滑。
沼泽山雀(学名:Poecile palustris),又称为红子、小子伯、小豆雀、小山雀,[3]是雀形目山雀科鸟类。[1]其为小型鸟类,体形比大山雀(Parus major)稍小。[5][6]体长为10~13厘米,体重为8~10克。[4][6]头顶为黑色,头侧为白色,[5]其虹膜为褐色,嘴为黑色。[6]上体为砂灰褐色,腹面灰白色,中央无黑色纵带。[5]飞羽与尾羽为灰褐色,脚为铅黑色。雌雄羽色相似。[6]
沼泽山雀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2]在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日本和中国等地区均有分布。[7]其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2]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树枝间。[4]沼泽山雀的繁殖期为3~5月,孵化期为12~14天,育维期为14天~16天。[4]
沼泽山雀主要以昆虫为食,对农林业有益,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2][8]2000年,沼泽山雀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9]2016年,沼泽山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物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