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时,如果打窝过多,就会把窝里的鱼吓跑,导致死窝。 野钓的水域面积很大,鱼儿的密度自然就会很低,我们全靠窝子将鱼吸引过来。
窝子打的好自然是可以愉快的玩耍,但是如果窝子出现问题,那就可能来钓位里原本就有的鱼儿也会游走,这就是死窝。
钓鱼死窝是指原本钓点附近有鱼,打完窝子以后反而没鱼了,窝子里死一般寂静。
造成的原因:
一、出钓时间不对。鱼类也有固定的作息规律,什么时候觅食,什么时候休息,都是固定的。大多数鱼类除了在春季是全天觅食的,在其他季节的觅食时间都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比如,在夏季时钓鲤鱼或者鲫鱼,如果在中午去钓,那么钓不到鱼的几率就会非常高,即使窝子附近有鱼,鱼也不容易开口。
二、打窝过多引起死窝。野生鱼类在吃食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狼吞虎咽,尤其是野生大鱼,非常喜欢绕着窝子转圈圈,间隔很久才会吃上一口窝料。所以,在野钓时,并不需要大量打窝,打窝量太大的话,会让大鱼的警惕性成倍地增加,很容易导致死窝。除非你准备连续钓许多天,打上重窝,夜以继日地死守。
三、窝料气味过重导致死窝。野生鱼类对气味非常敏感,因为自然水域的水体往往比较瘦,水质清澈,里面的野生鱼类习惯了吃清淡气味的食物。如果窝料的气味和钓黑坑鱼饵的气味一样重,那就非常容易死窝,因为野生鱼类非常害怕气味浓的食物。所以,外出野钓时,尽量用清淡气味的鱼饵来打窝和挂钩。
四、窝料味型不对路导致死窝。鱼类对气味的辨识能力是我们人类的上千倍,比狗还灵敏,不同的鱼类喜欢不同的气味,如果鱼饵的气味是目标鱼喜欢的,那就能把鱼诱到窝子里,如果鱼饵的气味是目标鱼不喜欢的,那就很容易死窝。所以,想要在野钓时把鱼诱到窝子里,就要使用正确味型的鱼饵,一般是用钓鱼小药来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