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2 简述应用文在唐宋时期的特点(请搜集至少五种古代应用文的类型)

2 简述应用文在唐宋时期的特点(请搜集至少五种古代应用文的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6 04:45:01

2 简述应用文在唐宋时期的特点

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1. 数量大大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各种公文、书信、契约、告示、碑记等应用文形式层出不穷,应用文的种类和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 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公文、书信、契约、告示等形式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文形式,如诗词、碑文、墓志铭等,丰富了应用文的形式,反映了唐宋时期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3. 内容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官方文书和商业文书,还涵盖了诗歌、散文、墓志铭等文学作品,体现了唐宋时期文化的繁荣。

4. 语言更加规范化:人们对于应用文的语言要求越来越高,其用词更加准确、简洁、明了,也更加注重修辞和文采。

 

北宋著名学者苏轼在《答刘巨济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文”一词。不过在宋代,还没有把应用文作为专用的文体概念。到南宋中后期,“应用”一词原本指代骈体的含义逐渐淡化,其“适应需要,以供使用”的本意和“切合实用”的今意日渐显现,但能与今天直接对应的应用文概念并没有在这一时期真正成型。

 

例如,唐宋时期的一些公文,在表达上较为精炼,结构也较为严谨;诗词形式的应用文,既具有文学性,又能传达一定的实用信息。而墓志铭等应用文,则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规范和特点。这些都反映了唐宋时期应用文在语言、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常见的古代应用文文体一般有这四种:

书 即书信,古人也将书信称为“尺牍”或“信札”,是最为常见的古代应用性文体之一。中国的书信大多用来记事陈情,从唐宋以后,书信的实用功能开始明显淡化,而审美性能却日益强化,因此,作为应用性文体的书信也就有了强烈的文学色彩,成了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们古代的抒情散文就始于书信。书信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谈论文学政治,可以勉励后学等等。我们在初中阶段见到的书信常是以写景抒情为内容的,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就是写山水小品的佳作。

序 即赠序,是属于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大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这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与我们现在常见的印在书前评价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不同。如《送东阳马生序》,这是作者宋濂应诏入朝晋见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序赠送给他。作者在序中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马生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情真意挚,语重心长。

传 即传记,来源于《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等体裁,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通过人物生平和业绩刻画传主形象,来映现时代生活的一种文体。内容的真实性是传记最突出的特点,以传主为中心,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如《陈涉世家》,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而《五柳先生传》一文,则是作者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做的传,展现了作者淡泊宁静、安贫乐道的隐士本质。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常见的有座右铭、墓志铭、器物铭、山川铭等。铭一般体制短小,少的只几个字,因而文辞精练,读来铿锵有力。铭文内容广博,多为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经验,语句概括性极强。如《陋室铭》,作者借为陋室作铭来表述“惟吾德馨”的抱负和情操。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