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它来源于儒家的《中庸》。“儒家学派”由孔子在春秋末期首创,受到历代儒生的推崇。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颐、朱、陆九渊、等。孔子,孔子的姓氏,孔子的姓氏,著名的山和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一说是孔子孙子思所作,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