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揭示中国的国民性的劣根性。
文章不留情面地讽刺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满足、自我解脱与逆来顺受的心态,以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劣根性,包括自私自利、欺软怕硬与精神胜利法。
(1)批判国民性的弱点,即批判“阿Q相”;(2)揭露当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反映农民的苦难和革命要求;(3)提出了农民革命和出路问题;(4)对革命前途问题的探索;(5)表现了鲁迅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6)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的“痼疾”,作者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