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稳定局面:稳定情绪、维持现场秩序、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回应质疑,正确引导舆论。
2、舆情监测收集:安排专人负责监测搜集舆情,如上网浏览各大网站、微博、天涯论坛等方式,询问当事人、旁观者、网友、管理方等意见,并且对舆情信息的真实性、来源、证据、意见等都做好编号存储。
3、舆情研判处置:根据舆情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如做好弥补措施、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等,同时做好后续反馈发声工作。
4、总结预防:关注舆情处置后舆论导向、建立预防机制。
答:一、 一般性舆情处置应急(III 级) 响应
1、 处置程序:信息收集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呈送领导小组副组长、 组长批示→事件调查组或事件涉及的部门和办事处调查后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信息发布组依据领导批示和调查报告编制稿件、 视频等→领导小组审核后由信息发布组发布→信息收集组跟踪关注成效。
2、 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组织协调、上传下达、 督促检查的职能, 负责做好舆情处置日 常办公。
3、 信息收集组及时结合网络、 广播、 电视、 报刊等媒体性质和特点,继续核查信息来源、 扩散范围、转载转播频率、 点击率、 收视率等相关指标, 跟踪掌握舆情发展、 衍变、处置成效等情况, 为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4、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事件调查组或事件涉人员, 就舆情反映事项进行调查, 及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呈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5、 信息发布组按照领导小组副组长、 组长批示和调查报告, 积极通过编写新闻通稿、 实行网络舆论引 导、 安排相关活动、 编制书面回复等途径,做好舆情反映事项的正面回应工作, 从而澄清事实、 解疑释惑、 批驳谣言,消除负面影响。
二、 较大舆情处置应急( II级)响应.
1、 处置程序:信息收集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呈报领导小组副组长、 组长批示, 若有必要,由领导小组组长向上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事件调查组实地调查后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信息发布组依据领导批示和调查报告编制回应稿件、 视频等→回应资料经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审核后由信息发布组发布→信息收集组跟踪关注处置成效。
2、 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组织协调、上传下达、 督促检查的职能, 负责做好舆情处置日 常办公。
3、 信息收集组及时结合网络、 广播、 电视、 报刊等媒体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核查信息来源、 扩散范围、 转载转播频率、 点击率、 收视率等相关指标, 跟踪掌握舆情发展、 衍变、 处置成效等情况,为领导小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意见。
4、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事件调查组迅速组织人员, 就舆情反映事项进行深入调查, 及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呈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5、信息发布组按照领导小组副组长、 组长或上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和调查报告, 积极通过编写新闻通稿、 实行网络舆论引 导、 安排相关活动、 编制书面回复等途径, 做好舆情反映事项的正面回应工作, 从而引 导舆论、 澄清事实、 解疑释惑、 批驳谣言, 消除负面影响。
三、 重大舆情处置应急( I 级)响应
1、 处置程序:信息收集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呈报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 同时上报上级领导→事件调查组立即赴实地深入调查后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信息发布组依据相关领导批示和调查报告编制回应稿件、 视频等→经领导小组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 必要时上报市委、 市政府分管领导、市委宣传部审核后由信息发布组发布→信息收集组跟踪关注处置成效,
2、 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组织协调、上传下达、 督促检查的职能, 负责做好舆.情处置日 常办公。
3、 信息收集组及时结合网络、 广播、 电视、 报刊等媒体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核查信息来源、 扩散范围、 转载转播频率、 点击率、 收视率等相关指标, 跟踪掌握舆情发展、 衍变、 处置成效等情况,为领导小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意见。
4、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事件调查组迅速组织人员, 就舆情反映事项进行深入调查, 及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呈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5、信息发布组按照领导小组副组长、 组长或上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和调查报告, 积极通过编写新闻通稿、 实行网络舆论引 导、 安排相关活动、 编制书面回复等途径, 做好舆情反映事项的正面回应工作, 从而引 导舆论、 澄清事实、 解疑释惑、 批驳谣言, 消除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