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时年69岁的康熙帝驾崩了。
清圣祖康熙皇帝驾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六十九岁,死后葬在清东陵的景陵。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立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招抚喀尔喀蒙古。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
1722年12月20日 (农历冬月十三),康熙皇帝驾崩,享年六十九岁。
康熙帝是清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清朝的国力逐渐增强。以下是对康熙帝的评价:
文治武功:康熙帝是一位文治武功卓越的皇帝。他亲政后,通过消灭三藩、收复台湾、征讨准噶尔等战争,使得清朝的疆土得以巩固和扩大。他还推行了各种改革措施,包括整顿吏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等,使得清朝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学术文化:康熙帝也是一位热爱学术和文化的皇帝。他推崇儒家文化,注重教育和科举考试,使得清朝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他还亲自参与编纂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籍,对于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对外交往:康熙帝时期,清朝的外交关系也得到了发展。他派遣了使者前往欧洲,与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签订了条约,使得清朝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
总体来说,康熙帝是一位卓越的皇帝,他的文治武功、学术文化和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清朝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