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俎代庖是古代的一种以假代真的行为,比喻不正当代替他人工作。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年》。越俎者指侍立于祭坛两侧的仪仗官,代庖则指厨子。原意指侍立于祭坛两侧的仪仗官,不应该替代厨子的工作,否则就会亵渎神灵,玷污礼仪。现在,越俎代庖常用于贬义,形容靠消极手段取得成果,或者把别人的工作做了,从而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越俎代庖"是一个成语,意为越过祭坛代替厨师。它的本意指的是祭礼上,不是厨师的人却自作主张替代厨师做饭,这是一种不当的行为。
在现代用法中,"越俎代庖"比喻不懂行却插手干涉别人的事情,越级代替或代替他人工作,不顾专业、能力或权限的界限。它强调专业性、能力和责任,暗示不应该越位或越权去做自己不擅长或无权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