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初,守仁之平师富①也,龙川贼卢珂、郑志高、陈英咸请降。及征横水,浰头贼将黄金巢亦以五百人降,独仲容②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诡言:“珂、志高,仇也,将袭我,故为备。”守仁佯杖系珂等,而阴使珂弟集兵待,遂下令散兵。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自将抵贼巢,连破上、中、下三浰,斩馘二千有奇。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乃于下浰立和平县,置戍而归。自是境内大定。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③,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才加冠,乡试中举,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兵部尚书王琼向来认为守仁是个奇才。十一年(1516年)八月因为他的推荐,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做南、赣的巡抚。
当初,守仁平定詹师富的乱军时,龙川的盗贼首领卢珂、郑志高、陈英都自请投降。到征讨横水时,浰头的盗贼将领黄金巢也率领五百人投降,只有池仲容还没有拿下。横水战败后,池仲容才派他的弟弟池仲安来表示归顺,而又郑重其事地做着战斗和防御的准备。池仲容诈称:“卢珂、郑志高是我的仇敌,将会袭击我部,所以才做些防备。”守仁假装把卢珂等杖打了一顿,但背地里命令卢珂的弟弟集合部队等待战斗,然后下令疏散部队。新春时节张灯结彩,举行娱乐,池仲容半信半疑。守仁派人赏他节日物品,引诱他来称谢。池仲容果然带领九十三个人下山,驻兵教场上,然后带领几个陪从进入王守仁军帐中求见。守仁就把他们全部带进祥符宫中,用丰美的饮食招待他们。叛军于是大喜过望,越发感到安全。守仁把池仲容挽留下来观灯行乐。正月初三举办盛大宴席,在门里头埋伏了刀斧手,乱军将领进来后,依次都擒拿或杀死了他们。接着他亲率大军攻打叛军巢穴,接连打入上、中、下三浰,杀敌二千人有余。余下的叛兵逃奔九连山,山势绵延数百里,地形陡峭,无法攻打。于是守仁简选七百名壮士,让他们穿着叛军的服装,跑到山崖下边呼叫,叛军就招呼他们上去了。官兵又从外边攻打,内外呼应夹击,叛军被擒拿和斩杀,无所遗留了。于是在下浰设立和平县,安置部队防守,然后班师回朝。从此国境之内,大为安定了。
守仁天生不同于常人。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讲论朱子格物之学的大意。回家以后每日正身而坐,研读《五经》,不轻易和人说笑。从九华山游历归来,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学习研究道释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于龙场时,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只好天天思索旧日已得的学识。一天,忽然悟到格物致知,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能去向事物求索,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于是从此深信不疑。他因道设教,专门以致良知为主旨。他认为宋代周敦颐、二程兄弟以后,只有象山陆九渊的学说简易直捷,能够上接孟轲的学统。而朱熹的《集注》《或问》等,是中年时还不成熟的学说。当世学者翕然而听从,所以社会上有“阳明学”的称法。
评论:王守仁最初因为正直有节操而著名,等到负责疆场的战事的时候,率领一支无战斗力的军队以及背后几个文弱书生,却也能扫除多年不法的乱民,平定藩王的武装叛乱。整个明朝一代,文官用兵而克敌制胜,没有像守仁这样出色的。当险难重重,并为皇帝疑心的时候,他能够做到精神专一、策划周到。这虽然因为他天资高明,不也是得益于他那精神世界。可是他夸耀自己的学术创见,标新立异,不同于先代的大儒,最后受到了学者的批评。
全文
王阳明以勘事过丰城,闻逆濠之变,兵力未具,亟欲溯流趋吉安。舟人闻濠发千余人来劫公,畏不敢发,公拔剑馘其耳,遂行。薄暮,度不可前,潜觅渔舟,以微服行,留麾下一人,服己冠服,居舟中。濠兵果犯舟,得伪者,知公去远,乃罢。公至中途,恐濠速出,乃为间谍,假奉朝廷密旨,行令两广、湖襄都御史及南京兵部,各命将出师,暗伏要害地方,以俟宁府兵至袭杀。复取优人数辈,各将公文置夹衣絮中。将发间,又捕捉伪太师家属至舟尾,令其觇知,公即佯怒,牵之上岸处斩,已而故纵之,令其奔报。濠获优,果于衣中搜得公文,遂迟疑不发。公至吉安,调度兵粮粗备,始传檄征兵,暴濠罪恶。濠知为公所卖,愤然欲出。公谓:“急犯其锋,非计也。宜示以自守不出之形,必俟其出,然后尾而图之。先复省城,以倾其巢。彼闻,必回兵来援,我则出兵邀而击之,此全胜之策。”濠果使人探公不出,乃留兵万余守省城,而自引兵东下,公闻濠已出,遂急促各府兵,刻期会于丰城,时濠兵已围安庆,众议宜急往救。公谓:“九江、南康皆已为贼所据,而南昌城中精悍万余,食货重积,我兵若抵安庆,贼必回军死斗,安庆之兵仅足自守,必不能出而夹攻。贼令南昌兵绝我粮道,九江、南康合势挠摄,而四方之援又不可望,事其危矣!今我师骤集,先声所加,城中必恐,并力急攻,其势必下,此孙子救韩趋魏之计也!”侦者言:“新、旧厂伏兵万余,以备犄角。”公遣兵从间道袭破之,溃卒入城,城中知王师雨集,皆大骇,遂一鼓下之。濠闻我兵至丰城,即欲回舟,李士实谏,以为,“必须径往南京,既登大宝,则江西自服。”濠不听,遂解安庆之围,移兵泊阮子江,为归援计。公闻濠兵且至,召众议之。众云:“宜敛兵入城,坚壁待援。”公曰:“不然,彼闻巢破,胆已丧矣,先出锐卒,要其惰归,一挫其锐,将不战而溃,所谓‘先声有夺人之气’也。”乃指授伍文定等方略,先以游兵诱之,复佯北以致之,俟其争前趋利,然后四面合击,伏兵并起,又虑城中宗室或内应为变,亲慰谕之,出给告示,凡胁从者不问,虽尝受贼官职,能逃归者,皆免死,能斩贼徒归降者,皆给赏,使内外居民及乡导人等四路传布。又分兵攻九江、南康,以绝其援。于是群力并举,逆首就擒。
译文
王守仁因为勘事的原因经过丰城,听说朱宸濠发兵叛乱,由于兵力没有集结,因此想要尽快溯江而上赶往吉安征调兵力。船家听说朱宸濠派出一千多人,想要截杀王守仁,都害怕得不敢让他乘船,王守仁拔出佩剑割下了船家的一只耳朵,船家才不得不发船。傍晚的时候,王守仁估量着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搭乘大船继续向前走了,于是就暗中雇了一条小渔船,换上普通百姓的服装,然后留下一名属下让他穿上自己的朝服,继续留在大船上面。朱宸濠果然派人前来拦截搜捕,抓到了那个假扮的王守仁,知道真正的王守仁已经走远了,这才作罢。王守仁在往吉安的途中,害怕朱宸濠迅速出兵,于是派出间谍,假装奉朝廷密旨,命令两广、湖襄都御史和南京兵部,命令各个将领率领士兵在各个出入要道进行埋伏,看到宁王府朱宸濠的兵卒就袭击斩杀。王守仁又招来乐工,暗中将公文放置在他们所带的行李、夹衣之中。要派间谍的时候故意让捉到的朱宸濠的太师家属们看见这一幕,然后王守仁装作生气的样子要上岸斩杀他们,等快要行刑的时候,却又故意制造出机会,好让他们趁机逃走,将所看到的情况报告给朱宸濠。朱宸濠捕捉到那些乐工,果然在他们的行李中搜到了公文,于是犹疑不决,不敢贸然发兵。王守仁到了吉安之后,调度粮草刚完备,就开始发布檄文征兵,同时揭发朱宸濠的罪行,并昭告天下。这时朱宸濠才明白自己被王守仁骗了,十分气愤,想立即发兵。王守仁说:“这时候和朱宸濠硬碰硬地对打不是最好的选择,应当摆出坚守不战的姿态,等到朱宸濠率军往别的地方的时候,再尾随在他的后面,创造好机会。首要的应先光复南昌,攻击朱宸濠的老巢,朱宸濠一定会回兵救援,这时再出击迎战,才是必胜的上策。”朱宸濠果然派人来侦察王守仁的动向,知道王守仁坚守不战,于是留下一万名部属守卫南昌,而自己却率领大军东下。王守仁听说朱宸濠已经率兵东下,就急忙下令各府兵马,约定日期在丰城会师。当时朱宸濠的大军已经包围了安庆,诸将都认为应救援安庆。王守仁说:“九江、南康都已经被朱宸濠攻陷了,而南昌城中有一万名精兵,粮食充足,我军如果前往安庆救援,叛贼一定会回军拼死迎战的,而安庆的兵力仅仅能够自保而已,不能出城和我军配合夹击叛贼。如果叛贼命令南昌派兵断绝我军的粮道,再联合九江、南康的兵力骚扰我军,我军如果得不到外地援军,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现在我军在丰城会师,声势夺人,南昌的贼兵必定会心生恐惧,我军一起进攻,必定能一举破城,这是孙膑围魏救韩的计谋。”这时探员报告:“新旧厂附近,各有万名伏兵,形成了犄角之势。”于是王守仁派兵从小路袭击,贼兵迅速溃败,退入城中。城中人知道各路官军大会师,大为吃惊,因此一举攻破南昌。朱宸濠听说官军会师丰城,就想要搭船回城,李士实谏阻,认为,“必须直接进攻南京,夺得天子之位,江西自然归服。”但是朱宸濠不听,从安庆撤军,先驻扎在阮子江边,策划回师救援南昌。王守仁听说朱宸濠救兵快到了,就召集诸将商议,诸将说:“我们不如将军队退入城中,坚守不战,等待援军的到来。”王守仁说:“不可以,贼兵听说老巢已经被攻破,已经丧胆,先派精锐出战,攻击敌人的怠惰之师,一挫他们的锐气,贼兵就会不战而败,这就是所谓的‘先发制人,能够夺人气势’。”于是指示伍文定等诸将应战的方略,先以游击兵诱敌,然后假装敌不过而败逃,等贼兵为了抢夺战功而奋力追击的时候,四面包围埋伏的士卒群起而攻之。王守仁又顾虑城中的皇室宗亲,也可能是朱宸濠的内应,于是就亲自一一对他们进行拜访,并发布公文告示,凡是过去曾被宸濠胁迫而跟随叛乱的,一律不予追究;虽然曾接受过朱宸濠的任职,但如果现在能投诚返正的,也一律免去死罪;而能杀叛贼投降的,都要论功行赏。王守仁命令人将此告示四处张贴散布。另一方面又派兵分别攻打九江、南康,以断绝两地的救援,终于群策合力擒获朱宸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