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解释古诗乌江亭王安石(王安石乌江亭古诗原文)

解释古诗乌江亭王安石(王安石乌江亭古诗原文)

更新时间:2025-06-29 10:18:22

解释古诗乌江亭王安石

《乌江亭》是宋代大臣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共计三十二句,详细描绘了他在出任四川提刑狱史任上游历乌江古亭的心境和所感所思。

诗的前四句写得是乌江的景色,诗人形容了它“水急春寒桃李花”之貌。随后诗人开始追忆,借着这乌江亭所提醒的春景,思绪万千,回首数十载的壮若蓬山的东征西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最后,王安石又回到乌江亭边,用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深处记忆的回味。

这首《乌江亭》写得既有壮美的山水之间,又有怀古慕史的婉丽诗情,承载了王安石富有哲理和文化艺术内涵的情感。其运用了诗人鲜明的形象感的笔墨和强烈的历史故事性,抒发出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和描绘。因此,这首诗既是一首以柔美爱情感染读者的诗,同时也是一首独具特色的哲学和文化思考的诗篇。

原文: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

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译文: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疑难点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③肯:岂肯,怎愿。 

赏析: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