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cm厚的雪为暴雪。
大雪是指下雪时能见度很差,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24小时降雪量达5.0~9.9毫米。
由于降落到地面上的雪花的大小、形状、以及积雪的疏密程度不同,雪是以雪融化后的水来度量的。降雪分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四个等级。
要确定14厘米厚的雪是否属于大雪,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雪的等级划分标准。在中国,雪的等级一般按照24小时内降雪量来划分,具体标准如下:
小雪:24小时降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地面积雪深度小于或等于2厘米。
中雪:24小时降雪量在2.6毫米至4.9毫米之间,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至5厘米之间。
大雪:24小时降雪量在5.0毫米至9.9毫米之间,地面积雪深度在5厘米至10厘米之间。
暴雪:24小时降雪量大于等于10毫米,地面积雪深度在10厘米以上。
从上述标准来看,14厘米厚的雪已经超过了大雪的界限,更接近于暴雪的级别。因此,14厘米厚的雪可以被认为是接近暴雪的量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雪的等级划分不仅仅取决于雪的厚度,还取决于降雪量和降雪时间。因此,尽管14厘米厚的雪在厚度上已经接近暴雪,但如果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累积起来的,那么它可能并不算是真正的暴雪。反之,如果这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下的雪,那么即使厚度没有达到10厘米,也可以被视为暴雪。
总之,对于雪的等级划分,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降雪量、降雪时间和地面积雪深度等多个因素。14厘米厚的雪确实已经是大雪的量级,但具体是否算作暴雪,还需要根据其他条件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