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般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分析目标:明确你需要分析的库存指标和目标,例如库存周转率、库存金额、库存品种等。
收集数据:收集相关的库存数据,包括库存数量、成本、销售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从企业的ERP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或其他相关系统中获取。
分类整理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按照产品、仓库、时间等维度进行归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计算。
计算库存指标:根据目标确定的库存指标,进行相应的计算。常见的库存指标包括库存周转率、库存金额、滞销品比例等。
数据可视化:将计算得到的指标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以使用Excel、数据分析软件或者专业的库存管理软件来制作图表、表格等形式,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分析结果和决策:根据库存分析表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库存管理策略和决策,以优化库存管理和提高运营效率。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库存分析表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具体的做法可能会因不同的行业、企业和需求而有所差异。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方法步骤:
1
/12
利用excel表格软件,绘制一个库存表的基本框架。
2
/12
每一批货物进入库存表之前,都会生成一个货物入库的批次号。
3
/12
货物的批次号栏编辑完成后,设置入库信息栏。
4
/12
入库信息栏设置完成后,设置货物的出库信息栏。
5
/12
出库信息栏设置完成后,设备库存栏。
6
/12
库存栏设置完成后,设备备注栏。备注一般负责解释当前库存或者入库和出库的差异。
7
/12
接下来,在入库栏设置入库商品、入库时间、入库的数量。
8
/12
入库栏下的信息设置完后,设置出库栏下的出库商品、出库时间、出库数量。
9
/12
接下来,我们根据设置完成的库存表,进行出入库记录。首先填写入库的批次号,这个批次号可以根据时间日期进行设定。
10
/12
如果批次号的长度太长,可以将批次号设置为文本模式。
11
/12
录入完成入库和出库信息后,在库存栏使用公式进行计算库存的数量。
12
/12
公式设置完成后,一张库存表就制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