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小善似大恶的例子(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的故事)

小善似大恶的例子(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18:12:22

小善似大恶的例子

小善如大恶

生活中,有善心固然是好的,但“好心帮倒忙”的事也发生不少,有些善事甚至是作恶。

春秋时期,鲁国是一个弱国,它呈现出这样的社会状况:

富贵人少,贫苦人多。有很多穷人为了求得生存被卖到周边国家做奴隶。

按照当时鲁国的法律规定,若有人在国外见到本国奴隶并把他赎回来,鲁国政府就发奖金给这个人。

子贡用自己的钱在国外赎回一个奴隶,他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于是拒绝了政府的奖赏。

孔子知道后皱了下眉,温和地纠正道:“你错了!”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子贡明明做了善事,为什么孔子说他错了呢?

孔子强调“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就是说,只要符合道义,该获取的尽管获取,人们对此是不会反感和厌恶的。

而子贡恰恰相反,他做了一个小善,却无形中犯了大恶。因为一旦不求回报的风气占了上风,谁还会花钱去赎人呢?

子贡以自我标准倡导的善,将阻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后来从国外赎回的奴隶果真日益变少了。

小善似大恶,比如:对孩子的溺爱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