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出水芙蓉图》!
画面上无款印,传为吴炳所作。吴炳毗陵武阳(今江苏常州)人,他工画花鸟,善写生,为南宋画院侍诏,光宗皇后李氏爱其画,恩赏甚厚,赐金带。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画“写生折枝,可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
《出水芙蓉图》作为故宫博物院“收录最早”的莲花,既华美又清丽,既轻盈又腴润,已悄然盛放千年!盈尺之下,粉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才真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吴炳所用的莲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世的“没骨”法,设色艳丽,却不见勾勒之迹,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其写实功力极为扎实,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安排得无懈可击。至于瓣上红丝、蕊端腻粉,也一一仔细料理,微妙之处,使人叹为神工。
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而台湾地区则是在100年前才由日本引进,目前莲花
在台南白河镇、嘉义一带,培植面积已近350公顷,规模之广大,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观光地区之一。亚洲一些偏僻的地方至今还有野莲,但大多数的莲都是人工种植,以作为风景点缀和食用,例如在中国莲花被作为经济作物种植莲花
。许多人曾误以为莲花产于埃及和地中海一带。公元前约500年,莲花传入埃及,可能是由波斯人带去的。古埃及人装饰庙宇柱顶的“莲苞”,仿自睡莲,而荷马史诗“奥莲赛”(Odyssey)其实是喝了用落柘枣(与莲没有关系)酿制的饮料而进入逸然忘却烦恼的境地。希腊作家希罗多托斯描述埃及植物的时候写道:“河中生长着一些像玫瑰的百合,果实生长在像黄蜂窝的荚里。有很多像橄榄核大小的果实可以食用,可以吃鲜的,也可以吃干的。”他所说的显然是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