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不同:“燮”的笔画为十七画;而“夑”的笔画为十八画。
部首不同:“燮”部首是“火”;而“夑”的部首是“夂”。
意思不同:“燮”字,除了“调和、协调”的意思之外,还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姓氏;而“夑”字,只具有“调和、协调”的意思。“夑”同“燮”。
相关组词
1、郑燮[zhèng xiè]
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门而罢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
2、燮务[xiè wù]
燮理政务。
3、贴燮[tiē xiè]
亲近怜惜。
4、迭燮[dié xiè]
小步貌。
5、叠燮[dié xiè]
小步貌。
1、会意。从言:又从炎。表示用言语调和。
2、又如:燮理阴阳(协调各部门工作);燮和协和“亦指宰相的政务”;燮务“燮理政务”
3、和也。
字形结构
异体字:夑爕
汉字首尾分解:辛又 汉字部件分解:辛又
笔顺编号:41112514334433454
笔顺读写: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点、撇、撇、点、点、撇、撇、点、横撇、捺、
扩展资料
《说文》:“燮,和也。”其实这不是本义。该字的本义为“忧”,如甲骨文中的“夕燮”,就是说“夕有忧患”之义。
后来其本义消失了,而假借义为“和”,如《尚书·洪范》:“燮友柔克。”大意是:对那些和气可亲的人,就用柔和的办法对待他们。
由“和”又可以引申为“和谐”,如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愉乐乐不燮。”所谓“不燮”,就是不和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