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性格豪放不羁,经常做出一些蔑视礼教、离经叛道的事。他内心对大汉王朝非常忠诚,对曹操的专横跋扈非常反感。孔融有天下重名,曹操害怕孔融的言论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便决定置孔融于死地。
他暗中指使路粹上书弹劾孔融,说孔融“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于是孔融被杀害,时年五十六岁。
答:孔融是一个才子,他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是东汉末年一代大儒。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
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