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但又流露了归隐闲适的喜爱。
上片“仕至千钟良易”,这话也对也不对。因为这里面既有主观能力的因素,更有客观机遇的因素,而后者又往往是决定性的,并且是自己不能掌握的;“年过七十常稀”则要反过来,主观掌握为主,客观遭际为次。“仕至千钟”,赶上机遇就很容易,赶不上机遇就根本无从谈起;七十古稀,养生得宜就不难达到,倘若不知养生,那也就难说了。既然没有仕至千钟的机遇,那么,辞官归家这就对了,不必有所犹疑!归来之后,又如何安身养生呢?首先要认清“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这个根本的道理,然后就会明白,营营奔走,到底为了何来?从而发一声感叹,把它彻底否定。
下片作者退居乡里的晚年生活还是满有乐趣的:街市上有酒楼,可以买醉;也不妨做做诗、写写字;晨起登山,可到百草丛生的幽谷中采集药材;夕阳西下之时,可邀邻翁静心对棋,乡居生活中有这么多赏心乐事,倘若不肯归来,那就该是个十足的痴人了。看破仕宦名利,归隐乐趣无穷。
《破阵子》一词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
这首词中,开头一句为实境,“醉里挑灯看剑”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酒之时,词人还在灯下抽出剑来仔细端详。表明词人虽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杀敌立功的愿望。
第二句领起虚境,接下来写梦境中,军队召唤战士出征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战士们壮行、点兵、出征、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意气风发、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为实境,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之中。呼应首句,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