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形容灵巧的古文(表示聪明的古文)

形容灵巧的古文(表示聪明的古文)

更新时间:2025-06-29 12:03:52

形容灵巧的古文

1. 灵巧2. 古文之所以被形容为灵巧,是因为古文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常常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和文辞技巧,使得文字流畅而有韵律感。
古文中常常使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3. 古文的灵巧之处还体现在其对于语言的运用上。
古文中的字词选择精准,句子结构紧凑,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古文的灵巧还体现在其对于节奏和音韵的把握上,通过合理的句式和韵律的运用,使得古文读起来更加优美动听。
总之,古文之所以被形容为灵巧,是因为它在表达和运用语言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技巧和艺术性。

、《织妇词》

唐代:元稹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

2、《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代: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3、《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