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重阳节的十大习俗(重阳节10个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十大习俗(重阳节10个传统习俗)

更新时间:2025-06-30 01:45:31

重阳节的十大习俗

一、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二、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三、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五、登高出游

  古人重阳登高,本是为了避邪。

  在山西晋南地区,自古也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

  六、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

  七、赏菊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

  八、宴师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

  九、妇女休息

  农历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十、吃糕吃面

  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