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i wù ér
“兀”,普通话读音为wù,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兀”的基本含义为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如兀鹫、“蜀山兀,阿房出”;引申含义为高高地突起,如兀然、突兀。
在日常使用中,“兀”也常做副词,表示笔挺地,如兀坐。
wèi wù ér
“畏”,普通话读音为wèi。“畏”的基本含义为怕,如畏惧、畏难;引申含义为敬服,如敬畏。
在日常使用中,“畏”也常做动词,表示吓唬,如畏语。
“畏”,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一个鬼魂手持棍棒要追打或抓住活人,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畏”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