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是指冰雹,是空气中水蒸气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凝结、结晶、降温等物理过程,形成的冰球或冰块。
在大气中,空气在上升逐渐冷却的过程中,会遇到云层内的微粒子,这些微粒子可以作为冰核促进水蒸气的结晶,形成霰。温度越低、水汽越多,霰的形成越容易。因此,霰多发生在春、夏季节的午后或傍晚,或者遇到冷锋、雨雪天气等。
霰是一种天气现象,也称为软雹,是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形(有时呈圆锥形)的、有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霰的形成原因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与过冷水滴碰撞并冻结,形成一种类似于冰珠的降水形式。霰通常出现在气层不太稳定、扰动强烈的云中,如积雨云或层积云,直径一般在2~5毫米,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因此,霰的形成与高空中的水蒸气、冷空气以及过冷水滴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一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在不同的地区,霰还有米雪、雪霰、雪子、雪糁、雪豆子等不同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