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家长,在回答你的问题前,我想做一个假设: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你给孩子讲道理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不让情绪影响孩子的工作或学习。在假设成立的前提下,我想把你的问题改为“如何处理孩子的激动情绪?”并就这个问题分享一下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1、接纳孩子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托尼斯戈登认为,家长在孩子有情绪时讲道理,就是告诉孩子情绪是不对的,或者是否定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情绪被否定时就会产生阻抗,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当然也不会接纳父母的道理,甚至还会把父母带入情绪状态,造成亲子冲突使问题更复杂。
因此,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最好的方法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适当宣泄后,再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方法。
2、认清孩子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孩子的情绪是哪一种,发展到那一阶段。比如孩子的情绪是“惧”,就进一步分析孩子是担心、焦虑、害怕、恐惧等?
3、找到情绪背后的行为根源。
孩子有情绪一定是行为没达到目的造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有四大目的,也称为四阶段:引起注意、争取权利、报复、自暴自弃。
因此,父母要认真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准确把握孩子行为在哪个阶段,这样才能精准解决孩子的情绪。
4、积极倾听,化解孩子情绪。
化解孩子情绪的最好方法是积极倾听。父母对孩子积极倾听的要领是:
a、身体前倾,面带微笑,温和的看着孩子,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切忌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b、感情上积极回应,不要打断孩子说话。多用点头、呃、奥、嗯、等肢体动作或语气词,向孩子传递你在认真听他说话。不要轻易打断孩子说话,如孩子表述不清可用:“你的意思是……吗?”的句型以避免冲突。
4、先跟后带巧指导。
当孩子说完后,如需家长建议、指导,父母一定要避免直来直去,可采取心理学上先跟后带的方式:“你说得对,我很理解、认同你的感受,你的意思是这样的,你看我的看法有没有道理……”。
5、讲生活阅历送参考。
孩子情绪基本解决后,如孩子向家长寻求解决办法,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解决方案,要用故事的形式,用生活阅历为孩子送参考意见,让孩子借鉴,比如:孩子你这种情况爸爸小时候也遇到过,当时你爷爷是这样建议我的……
以上建议当否,请参考。
倒杯水,让他喝口水再说。问清楚激动的事件来由,后面打算怎么办。假如他说了,可以给他分析一下这样处理的后果。然后让他思考一下我的话,不服气可以来反驳。不反驳再顺藤摸瓜,告诉他激动之下,处理事情的后果有可能是哪些,写出来,字写完,基本情绪就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