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更新时间:2025-07-01 12:44:18

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

多数以操纵子形式存在,即完成同类功能的多个基因聚集在一起,处于同一个启动子的调控之下,下游同时具有一个终止子。

两个基因之间存在长度不等的间隔序列,如与乳糖代谢有关酶的基因。在距转录起始点-35和-10(转录起始点上游的核苷酸序列为“-”,下游的核苷酸序列为“+”)附近的序列都有RNA聚合酶识别的信号。

RNA聚合酶先与-35附近的序列(称为Pribnow框)结合,然后才与-10附近的序列(称为Sextama框)结合。

RNA聚合酶一旦与-10附近序列结合,就立即从识别位点上脱离下来,DNA双链解开,转录开始。除启动子外,往往还有一些调控转录的其他因子,如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

真核细胞基因结构主要由4个区域组成,即:

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

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当于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

③尾部区,位于RNA3’编码区下游,相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

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原核细胞基因分为编码区与非编码区,所谓的编码区就是能转录为相应的信使RNA,进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能够编码蛋白质。非编码区则相反,但是非编码区对遗传信息的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非编码区上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的上游及下游。在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中最重要的是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RNA聚合酶是催化DNA转录为RNA。,能识别调控序列中的结合位点,并与其结合。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