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金鱼是和平、幸福、美好和富有的象征。金鱼常常是成双成对地游动,在我国,双鱼代表着夫妻和睦、忠贞不渝。因此,人们经常以成对的活金鱼或中国结,作为祝福新人的吉祥礼物。
另外,按照民俗文化的传统,“金”比喻女孩,“玉”比喻男孩。所以“金鱼满塘”即意味着“金玉满堂”,象征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人们爱金鱼,养金鱼,赏金鱼,赞金鱼。金鱼的形象,也成为我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装饰图案之一。在剪纸文化中,金鱼的形象无处不在。
在我国民间,逢年过节,都会自己手工剪制一些窗花剪纸,其中就有年年有余的窗花图案,以此来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福。 鱼纹样是我国的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因与“余”谐音,往往用来比喻人们生活的富足有余。多见鱼与莲花结合的剪纸作品,表示“连年有余”的寓意。
此外,鱼有着较强的生命繁殖力,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与喻阴的莲花组合成剪纸作品“鱼戏莲”,常用于喜花中,隐喻夫妻和睦,早生贵子。一位伟人曾说:“人是由鱼变的。”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变人”说似乎悖杵;然细细想来,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级生命是鱼,人作为陆地上的高级生命,说其在进化链上曾同鱼的蛋白基因有过相同的结构,不是又合乎进化论观吗?可见,“鱼可变人”之说并非伟人信口开河,故作标新立异之论,而是他哲学思考的结果。这一说法还可从世界其他民族那里找到“知音”,“鱼美人”的传说便是一例。人与鱼的“远亲”关系,我们还可从我国历史和我国民俗中找到旁证。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鱼另外,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
“鱼”又和“玉”同音,含有浓郁的吉祥寓意和情趣,所谓“金玉满堂”,那是多么美好的生活乐趣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