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空间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空间站,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在200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的研究和设计,并提出了“天宫”计划。该计划旨在研制和运营中国自己的载人空间站,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其次,在2011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新的阶段。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载人航天器,它具备了支持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维修和科研的能力。
接下来,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16年成功发射了“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这是中国首个支持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拥有更加完善的科研设备和基础设施,可以支持各种类型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研究。
在此之后,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18年成功发射了“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它标志着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进入了新的阶段。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可以支持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维修和科研。
最后,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21年成功发射了“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它们分别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实验舱。问天实验舱主要支持航天员在轨科研和实验,而梦天实验舱则主要支持各种类型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研究。
总之,天宫空间站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计划提出到实际的空间站建造和运营,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空间站已经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张名片。
可追溯至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在2020年前,建立数百吨级的长期载人空间站”的目标。自2011年起,中国开始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技术积累,于2018年成功发射了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并逐步完成了其他舱段的发射和组装工作。天宫空间站目前处于建设阶段,未来将成为中国空间探索的重要平台,也将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