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这个成语出自《楚辞·九章·离骚》中的《离骚》一篇。原文为:"采葑采菲,無以下体,郁郁累累。雕翰其厦,蔽芾其宇,唯江之永行兮,终风且晦。一叶而知秋,所思在我懷。"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屈原对祖国的深沉思念之情,其中的“一叶而知秋”成语意指通过细小的迹象就能推知整体的状况,引申为察言观色、观察细微变化能洞察大局。
一叶知秋(拼音:yī yè zhī qiū)是一则汉语成语,出自《淮南子·说山训》。
“一叶知秋”本义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后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一般在句中充当定语。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中写道:“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一壶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一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