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按照其放射性物质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按放射性物质分类:
a. α放射源:放射出α粒子(带正电的氦核)的放射源,如镭-226、铀-235等。
b. β放射源:放射出β粒子(电子或正电子)的放射源,如钴-60、锶-90等。
c. γ放射源:放射出高能γ射线的放射源,如钴-60、铯-137等。
d. 中子放射源:放射出中子的放射源,如钚-239等。
2. 按用途分类:
a. 工业放射源:用于工业领域的放射源,如钴-60、铱-192等,用于测量厚度、密度、探伤等。
b. 医疗放射源:用于医疗领域的放射源,如锶-90、碘-131等,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c. 科研放射源:用于科学研究领域的放射源,如钴-60、锶-90等,用于实验研究和教学演示。
3. 按封装形式分类:
a. 密封放射源:放射性物质被封装在金属或玻璃容器中,如铱-192、碘-131等。
b. 非密封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没有封装,如锶-90、氢-3等。
放射源根据其放射性、用途和封装形式不同,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领域。在使用放射源时,请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放射源分为5类: 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