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1、耳木起架管理必须要协调好耳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条件,但是水分管理是增产的关键。这时要求干干湿湿的外界环境,头两天早晚要浇足水分,以后根据情况适当浇水,一般在晴天多浇水,阴天少浇水,雨天不浇水,每次浇水时要细雾状,巡回浇,全浇,浇足,使耳木吸足水分。天晴温度高时,应早晚喷水,避免在阳光强烈的中十浇水,以免造成烂耳。耳场空气中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为宜。这样10天左右子实体便可长大成熟。
技术2、黑木耳每潮收后应停止浇水,让阳光照射3-5天,使耳木表面干燥,氧气从裂缝进入,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并向耳木更深的部分蔓延生长。然后再浇水管理,大约经10-15天,可采收二潮木耳。
技术3、木耳的越冬管理段木栽培黑木耳时间较长,一般是一年种三年收,当年初收,翌年大收第三年尾收。每年秋末冬初,气温下降,菌丝生长缓慢乃至休眠,停止出耳,即进入越冬期。这个时期的管理方法是将耳木集中,仍按“井叠式”等堆放在清洁干燥处,上面覆盖草或树的枝叶保温保湿,防止严冬低温危害菌丝,若天气干燥应向耳木上适当喷水保湿,到来年春天气温回升后,耳木上发生耳芽时,再散堆上架,精心管理,待成熟后采收。
黑木耳田间管理注意事项:
事项1、在耳棒未形成黑木耳原基前,菌棒内有充足的水分,此时不能过多的喷水,喷水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主要是保持场地湿润,形成黑木耳出耳口有较高的湿度,有利于耳基的形成。
事项2、黑木耳原基长出袋外,停止喷水,干几天。以后视天气情况,在有利于黑木耳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喷水,促进黑木耳生产,随黑木耳逐渐长大,喷水时间也跟着加长,喷水量和时间要根据菌棒的含水量和软硬状态灵活掌握。 3、保持菌棒有良好通风条件。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干干湿湿交替,使黑木耳菌棒有较长时间在干燥状态下,菌丝有足够时间恢复和吃料,积聚营养,增加对病虫害的抵抗力。